上海短借周转(上海短借周转公司)上海贷款个人,收“砍头息” 搞“软暴力”上海普陀:两男子因非法放贷被诉,硬核推荐,
原标题:收“砍头息” 搞“软暴力”上海普陀:两男子因非法放贷被诉利用几十款非法网贷App,“95后”男子杨某和何某做起了对外发放高利贷的“生意”接单、签借条、放款、催债……他们的放贷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截至案发,两人累计放贷高达1500余万元。
近日,上海市普陀区检察院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对杨某、何某依法提起公诉急需资金,放贷短信趁虚而入“快速放款,无需等待!”2019年11月的一天,上海普陀的尹先生收到一条放贷短信,其中附有借款App的下载链接因正好有贷款需求,尹先生按照提示下载了一款名为“信用钱包”的App。
填写完基本信息及银行卡信息后,App内跳转出“借款额度5000元,周期7天”的弹窗上海急用钱空放点击下方借款按钮后,不到半小时,尹先生便收到了放款金额但让尹先生不解的是,他收到的金额仅有3500余元,而非5000元“砍头息35%!”经人提醒,尹先生恍然大悟。
可平台放款成功后,他就再也联系不到客服,也无法撤销贷款急需资金周转的尹先生也顾不上追究高额利息,为了快速到款,他又多次在平台上借了高利贷利息到底是多少,粗心的尹先生一直没认真计算直到债务越滚越多,对方态度恶劣地持续拨打骚扰电话催收,并扬言每天须支付借款金额的10%作为违约金,尹先生才开始后悔:“一旦掉入高利贷深渊,想出来就难了……”。
高利贷App背后的人到底是谁?经过线索摸排,公安机关很快锁定了放高利贷的杨某、何某胆大妄为,犯罪路上越上海急用钱空放走越远年纪轻轻的杨某平日里贪图享乐,经常借高利贷满足花销久而久之,杨某心生放高利贷获取暴利的念头2019年10月,杨某通过网络渠道购入具有放款、签订线上协议等功能的非法网贷App,并通过贴吧广告、发送放贷短信等形式,大肆推广其高利贷业务。
一开始,杨某用自有资金放贷,由于放贷金额不高,且一周左右便可收到回款,所以杨某在短期内收益颇丰,放贷资金库也如同滚雪球般日益膨胀杨某采取的放贷手法俗称“砍头息”,即在支付借款本金的过程中,预先扣除利息,致使借款人实际借到的本金远低于借据约定的借款数额。
此外,在逾期之后,放贷人仍按照借据约定的借款本金计算利息这种恶劣的行为不仅严重违法,而且对借款人极不公平,常常上海急用钱空放让借款人陷入无法按时还款的境地凭借此种放贷手段,杨某在短时间内获取暴利,好友何某得知后也加入其中。
二人分工配合,杨某负责购买客户信息、提供放贷资金,何某则负责向客户放贷及催收回款起初,二人通过各类非法网贷App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然而,由于这些App均属于非法App,会被定期清理,每一款App存在的时间都极为短暂。
在用了几十款App之后,二人更换了放贷形式,转为让借款者加其微信,事先和客户约定好利率及放贷方式,在线上借条平台签订借条协议,而后再线下放贷倘若部分借款人未能按期还款,杨某、何某会通过之前App预设的强制共享手机通讯录的程序,非法获取借款人通讯录信息,并通过电话短信威胁或侮辱、对上海急用钱空放其亲友同步短信轰炸、向互联网曝光通讯录等“软暴力”手段进行非法催收,严重破坏互联网金融管理秩序,扰乱群众正常生活。
东窗事发,证据确凿被起诉二人的行为引起了公安机关的注意,2023年4月,公安机关发现杨某等人非法放贷线索,同年8月15日,民警分别前往云南、四川将二人抓获案件很快被移送到检察机关,承办检察官第一时间对二人使用的移动通信设备、电子账目和微信聊天记录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将更多证人证言和相关证据材料进行固定。
“这是一起典型的非法高利放贷案,两名犯罪嫌疑人在没有从事金融业务资格的情况下,未经监管部门批准,向他人出借资金,要求借款人支付高达1000%至2130%的年利息,远超过法律规定,二人的上海急用钱空放行为涉嫌非法经营罪。
”承办检察官解释说在确定罪名后,实际犯罪金额还需要进一步精准确认在案件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官一方面引导办案人员调取银行详细交易记录,交叉比对拆借账户,深挖潜在涉案人员;另一方面,借助司法审计将犯罪嫌疑人微信上存有的账目和资金流水进行比对,并逐一核对,再通过反复讯问犯罪嫌疑人确认案件细节,夯实证据材料。
最终认定,杨某、何某二人出借的资金达1500余万元日前,普陀区检察院以非法经营罪将杨某、何某提起公诉检察官说法以往没有伴随暴力催收等行为的单纯放贷行为,通常不作为犯罪处理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违反国上海急用钱空放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非法放贷不仅严重扰乱国家金融市场秩序与社会和谐稳定,更可能诱发涉黑涉恶以及其他违法犯罪对于借款人而言,应当客观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尽量选择通过银行贷款等正规途径解决资金需求,不能因为“放款快”“无担保”等噱头就求助于高利贷,否则极可能使自身的人身财产权益遭受损失。
(王晓丹)(检察日报)